高性能计算机
1.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开发的Galaxy I型巨型机器系统的成功标志着该国开发高端计算机系统的能力。
1992年,曙光投资200万元发展曙光一号。
随后,曙光1号,曙光1000号,曙光2000号,曙光3000号和曙光4000号相继发布。
3. 1994年,Galaxy I的替代产品Galaxy II在国家气象局正式投入运行。
其系统性能达到每秒10亿次,大大缩短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 1997年,Galaxy III并行超级计算机通过了北京的国家评估,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
5. 1999年,第一台“神威一号”电脑通过国家验收,并在国家气象中心投入运行。
6. 2000年,引入了由1024个CPU组成的Galaxy IV超级计算机系统,峰值性能达到每秒1.0647万亿次浮点运算。
7. 2002年,联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万亿级影院集群系统,诞生于1800年,并于200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
2003年,联想神腾6800推出全球机队计算到一个新的高峰。
9. 2004年,曙光4000A的成功开发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个开发10万亿商用高性能计算机(进入TOP500前10名)的国家。
10. 2005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 100榜单公布,曙光排名第一。
天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1. 2006年,曙光高性能计算机被胡锦涛总书记称赞为“中国七大标志性自主创新成果之一”,曙光4000系列高性能计算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奖。
12. 2007年12月,中国第一台teraflop高性能计算机“KD-50-I”使用国产高性能通用处理器芯片“龙芯2F”成功开发。
13. 2008年6月24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曙光公司和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举办了曙光5000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签约仪式。
1.矢量计算2.并行计算3.分布式计算4.网格计算5.元计算计算密集型:大型科学工程计算,数值模拟等应用:石油,气象,CAD,核能,制药,环境监测分析,系统仿真等。
数据密集型应用:数字图书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计算可视化等。
应用领域:图书馆,银行,证券,税收,决策支持系统等。
网络密集型:协作工作,网格计算,远程控制和远程诊断。
应用领域:网站,信息中心,搜索引擎,电信,流媒体等。
最快的高性能计算机:1.105Pflops最受欢迎的高性能计算机:车队(410个单位)安装高性能最高的国家计算机:美国(291个单位),亚洲(49个单位,日本15个单位,中国21个单位,印度6个台湾),欧洲(145个单位)生产高性能计算机的公司:HP(212个单位),IBM(188个)单位)高性能计算机中使用最多的微处理器:英特尔系列(399单元),IBM(55单元),AMD(43单元)最广泛使用的高性能计算机领域:企业和研究结构的最低性能进入前500名:17.1 Tflops,6个月前12.64 Tflops,前500名的总表现:6个月前的22.6 Pflops,16.95 Pflops。
气候2,能源燃烧,熔化和裂变技术(军事防御)3。
生物学4,社会和经济发展5.天体物理学6.数学7.能源和材料现状:中国有能力开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本地化水平高处理器,高速网络和串口服务器等关键组件主要是进口高性能计算软件,这是最大的瓶颈。
应用软件开发投入不足,制约了高性能计算的普及: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开始了新一轮。
探索,需要创新的理念,廉价的车队系统带来高性能的计算机普及和“普及”。
它提出了提高生产率,更有效地解决实际应用的挑战,以及对转移到中国的集成电路生产基地和国内生产的通用CPU技术的更高要求。
:专注于开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完全拥有国内生产的CPU和系统互连网络,并增加软件投资。
有关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Weiku Electronics(wiki.dzsc.com)